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把农家书屋建成村民的“精神家园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mengxm
    2019-03-27 19:59:55    来源:长江网   转载

    把农家书屋建成村民的“精神家园”

      其藏书量超过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总和。10年来,这所超大“图书馆”把“分馆”开到了中国60多万个村庄,让6亿多农民告别了看书难、看报难的困境,被农民誉为“家门口的图书馆”“致富好帮手”“孩子们的精神乐园”……它就是农家书屋。(2017年12月7日 人民日报)


      报告提出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”,农家书屋是一项政府买单、村民享受服务的文化惠民工程。“要致富,农家书屋学技术;要赚钱,农家书屋学经验;要发展,农家书屋把书看”,这段顺口溜,说明了农家书屋已经深入到村民的生活之中,并在积极发挥作用。


      农家书屋建在村民身边,村民利用下雨天气和农闲时间,到农家书屋查找资料、看书、学习,充实了村民们的闲暇时间,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,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观念。村里农闲之余玩麻将、打扑克的人少了,到农家书屋交流沟通的人多了,村民越来越和睦,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。农家书屋正在成为村民们工作、学习、劳作之余的“充电站”和精神家园。


      同时,农家书屋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。比如个别地区的农家书屋运营管理不善,“门上一把锁、桌上一层土、书籍横七竖八”。还有的农家书屋配书不当,在北方旱作农业区配置了如何种水稻的书等等。因而,要想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“精神家园”,笔者认为要在农家书屋的选址、管理员的配备、图书的选择和各类活动的开展等四个方面下足功夫。


      场地、图书和人是构成农家书屋的三要素,只有三要素都强起来,农家书屋才能强起来。有些地方,农家书屋与村委会放在一起,村民不愿意到村委会读书,还有的地方将农家书屋设在二楼甚至更高楼层,村民就更不愿意去读书了。


      因而,“让书屋离群众近些、再近些”,选址要合理。各地要把农家书屋调整到人口密集、交通便利、使用者集中的地方。如新农村小区、校园周边、农民文化乐园、村便民服务大厅、乡邮代办点、文化热心大户等村民集聚的综合场所。


      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,选准了管理员,就办好了农家书屋,管理员的配备要合适。聘任专职农家书屋管理员或综合文化协管员,每月给予一定经济补贴,请政府图书馆业务人员培训管理员,适应农事的变化和农民的需求,及时调整开放时间等,使服务更周到,让农民群众阅读更方便。


      农家书屋要有“农味儿”,图书的选择要“合胃”“适销对路”。建立数字化移动图书馆,把高校的“移动图书馆”搬入农村,让村民只要扫描二维码,就可以反复阅读和观看电子图书、报刊、有声读物、网络课程视频等电子资源。


      图书以实用为主,农业的、科技的、法律的、文学的、历史的、少儿的、保健的等等都要有。书籍更新,农民“点餐”,农民想看什么书,可以在农家书屋留言簿上留言,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安排落实。


      图书不阅读不使用就形同虚设,因而,活动开展要经常。在农家书屋开展讲故事、写春联、放电影、国学诵读等活动。寒暑假,在农家书屋办学习班,邀请返乡大学生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,教他们做游戏。在农村青少年中,开展“每天读一小时书”的活动,助力农村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

     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,这种软实力不仅是国家繁荣的重要依靠,也是农村发展的力量之源。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更需要大量有文化的新型农民,这也正是农家书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